在國新辦23日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2010年度報告》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十一五”全社會節能減排投資達到近2萬億;“十二五”期間,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綠色、低碳經濟將會有一個更廣闊的市場,發改委還將制定一些配套的鼓勵性經濟政策,引導和支持環保產業的發展。
解振華說,“十二五”期間,碳強度、能源強度降低,非化石能源所占的比重,以及森林面積、蓄積量等等,都會成為“十二五”規劃中的一些約束性指標,這主要是為了確保實現碳強度在2020年降低40%~45%這一目標。
“這些指標的確定,意味著未來五年節能環保產業的市場非常廣闊,潛力驚人。”解振華表示,發改委還將制定一些配套的鼓勵性經濟政策,引導和支持環保產業的發展。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政府節能減排方面投資約2000億元,主要是作為鼓勵性的政策給企業提供支持,約占整個社會投資的10%~15%。也就是說,全社會的節能減排投資在“十一五”期間達到2萬億左右。
解振華透露,今天下午將召開專家座談會,對即將提交審議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意見,在修改之后,會盡早提請審議,并進行頒布。據記者了解,節能環保已被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規劃將把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高效節能產品、節能服務產業、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環保產品與環保服務六大領域列為重點支持對象,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他表示,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既要發展,又要減排,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走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在國家“十二五”經濟發展規劃和將來“十三五”經濟發展規劃當中,都可以體現綠色經濟、低碳發展的總體戰略。
會上,解振華還表示,目前政府有關部門正在積極地研究征收環保稅問題,在“十二五”期間很有可能進行征收,但碳稅現在還在繼續研究。他強調,在“十二五”期間,會更多地利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來實現碳排放強度降低的目標,譬如進一步探索碳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