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新春,大部分地區盡管依舊乍暖還寒,但股權投資領域的投資人們已經開始忙碌了起來,他們的身影穿梭于大江南北,尋找著今年的投資機會。本報邀請了投資風格各異的近二十位知名股權投資人參與了本報的“股權投資2011年度問卷調查”,其中有知名的PE機構人士,也有專注于早期投資的VC們,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綜合整理與分析,通過他們的視角來展望今年股權投資的脈絡。
泡沫擔憂
2010年的股權投資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度,全民PE熱的浪潮席卷而來,從蜂擁而至的各路資金和人馬,到投資項目的激烈競爭,股權投資的火爆程度在業內外人士眼里都是始料未及的。
對于這樣的情形,這些行業內的人士有著自己的看法。在我們的調查中有62.5%的人認為去年的股權投資已經有些偏熱,并認為存在一定的泡沫。但同樣有近四成的人不贊成“泡沫”一說,認為仍待大力發展,發展空間仍然巨大。
對于2011年的狀況的整體判斷,投資人依舊充滿了信心。
整理發展狀況的預測方面,無任何悲觀抑或遲疑的態度,投資人都一致地對行業發展狀況持樂觀態度,有37.5%的投資人認為繼續延續迅速增長的勢頭,認為出現平穩增長者達到了四分之一。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有37.5%的投資人對行業發展的勢頭表現出了擔憂,憂慮的問題則是股權投資將持續,甚至延續去年的熱度,對泡沫的警覺和擔憂已經成為了這些投資人心中的一個揮之不去的癥結。
而在募集資金方面,認為將更加容易的和認為正常水平者各占一半,投資人對募集資金的樂觀程度顯而易見,而從這些投資人募集資金的熱情來看,更明確了他們的樂觀和大展拳腳的態度,有87.5%的投資人稱在2011年將會有募集新基金的打算,無募集資金計劃者只占到了一成。從這樣的數據無疑透露出,2011年里將會有更多的資金涌進這個行業,股權投資的熱度可見一斑。
事實上,在創業板推出后,中國內地的資本市場通道被完全打開,帶動了人民幣基金的高速發展,投資人的一個共識是,與之前的情況相比,人民幣基金的優勢將更加明顯,外幣基金一統天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而對于2011年資本市場的融資情況的預測,有75%的投資人持中性的態度,認為海外市場和本土市場將各有優勢,能滿足不同的融資需求,二者有望平分天下,不分伯仲,但也有小部分投資人認為國內資本市場將主導本土企業的融資,相對更加看好海外市場者則是屈指可數。
競爭中求變
中國宏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似乎并未完全消除,通貨膨脹形勢仍不明朗、人民幣升值預期也未見減退,宏觀經濟層面的這些諸多現實和困境對應的卻是股權投資人一致的信心和樂觀。有近九成的投資人明確表示對中國的投資前景充滿信心,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尚不能影響他們現在的投資戰略。
而許多投資人都異口同聲地提到了行業競爭趨勢將更加加劇的預期,投資人提到了人民幣基金與外幣基金之間的競爭加劇的趨勢,也意識到了快速發展背后投資機構品牌效應的重要性,還談到了PE將更加VC化的可能性。而整個股權投資行業的挑戰和風險也在競爭加劇的共同判斷背后若隱若現。
在未來的挑戰方面,投資人認為行業最大的挑戰是股權投資專業人才的匱乏,這與現在各行各業的人士如過江之鯽般進入股權投資領域的狀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些投資人認為,有這種落差的原因一是市場空間的廣闊,二是真正的專業投資人才數量有限,既懂產業又有投資能力的成功投資人仍然是最稀缺的資源。其他被認為將成為行業發展挑戰的還主要包括:PE腐敗對行業產生負面影響、股權市場的低迷或影響機構退出收益、優質項目資源缺乏等。
這些顧慮也反映出了在整體樂觀的預期下,投資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面對的難題也紛繁復雜。
當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時,預示著行業的變革悄然而至,也倒逼著投資機構從粗放式經營到精細化發展的轉變。在如何應對更劇烈的競爭和挑戰問題上,投資人則主要將焦點移到了更加重視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上及發掘更多新機會上。
而在綜合判斷宏觀經濟形勢后來建議企業的發展戰略上,投資人都非常一致地贊同穩健經營的策略,有87.5%的投資人稱將建議所投資的企業保持穩定的財務狀況,穩健謀發展。
來源:經濟觀察報 2011-02-12